招商銀行全面上云:中國系統重要性銀行中的領先者及其對商業銀行的啟示
招行作為中國系統重要性銀行的前七家之一,首先完成了全面上云的轉型。這一舉措為商業銀行的上云進程開辟了新的路徑。上云對于商業銀行而言,既帶來了新的機遇,也伴隨著不少挑戰。
商業銀行上云現狀
現在,多家商業銀行正努力研究云計算的應用。比如工商銀行,其云服務平臺在業內始終處于領先地位。根據其財務報告,其分布式技術體系每日調用量超過150億次,而且“上云”項目的代碼量達到了2.35億行。在監管部門的推動下,銀行業上云的步伐正在穩健前行。早在2016年,監管部門就對2020年的銀行業提出了要求,要求將面向互聯網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到云計算平臺。
各家銀行由于擁有的資源條件各異,其上云的進程也有所不同。比如,國有的大型銀行因為歷史遺留的IT架構較為沉重,即便業務遷移到云端,也可能會繼續使用傳統的IT架構與云架構并行。此外,在實施上云的過程中,各家銀行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有的銀行將現有的金融業務主機轉變為云主機或云容器,而有的銀行則計劃重新構建數字銀行的基礎設施。
招行上云結果
招商銀行全面實現了云化轉型。這標志著“數字招商銀行”的基礎設施得到了全面升級。轉型后,其應用架構和基礎設施均進行了全新構建,相關投入要素也隨之調整。同時,招行還計劃將主機以及總行、分行和子公司的應用系統全面遷移至云端。在云化過程中,招行不僅加強了云平臺的建設,還搭建了技術中臺和數據中臺兩大平臺。這些平臺在銀行內部發揮著關鍵作用,比如數據中臺使得全行員工能夠更便捷地查找數據資產和進行數據分析。
上云的挑戰
商業銀行上云并非易事。銀行需確保IT系統的穩定運行。舉例來說,銀行每日需處理眾多交易,若系統不穩,客戶將無法正常辦理業務,進而引發信任問題。此外,全棧云運維成本較高。云服務的維護和更新都需要資金投入,這對銀行而言是一筆較大的開銷。這些困難如同重重障礙,制約著商業銀行上云的進程。
上云的好處
從成本效益角度分析,商業銀行通過上云獲得了諸多益處。以招商銀行為例,其上云后單位算力成本顯著降低。云平臺支持的應用增多,滿足了銀行持續擴展業務的需要。從長遠角度考量,順應云計算和大數據的發展潮流同樣關鍵。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高并發交易頻繁發生,傳統系統應對存在難度,而云服務有助于銀行業增強處理此類交易的能力。
招行上云的原因探索
江朝陽,招行首席信息官,揭示了部分緣由。他指出,未來技術發展的方向是開放式系統。新技術投資、潮流和趨勢都集中在分布式系統。招行正著力打造先進的云平臺。將業務連續性要求極高的系統部署在金融交易云上,這有助于緩解原生云平臺建設的壓力。
同時,招行打算通過上云,緊跟技術前沿,以應對移動互聯網時代。在這個時代,銀行的舊有系統承受著巨大壓力,而運用云技術來重塑銀行業務架構,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上云路徑比較
各家銀行在邁向云服務的過程中選擇各異。部分銀行選擇在不改變現有業務系統的情況下,對現有業務主機進行轉型。這樣的做法有助于保持業務流程的穩定性,減少大規模改造可能引發的潛在風險。還有類似招商銀行的做法,即對數字銀行的基礎設施進行徹底重構。這種策略更為全面,能夠從根本上適應云環境,但相應地需要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投入,面臨的挑戰也更為復雜。無論如何,這些路徑都是各銀行基于自身具體情況所做出的決策。
大家對商業銀行上云之路的看法如何?是更傾向于節省開支,還是更看重緊跟技術潮流?歡迎踴躍留言交流,同時也請點贊并轉發這篇文章。
作者:小藍
鏈接:http://www.tymcc.com.cn/content/7164.html
本站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我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