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科技科創板上市首日漲幅32.1%,混合云第一股募資7.64億元
自2014年始,青云科技歷經多番變革,構筑了當前的業務格局。這些變革背后,藏有眾多策略與無奈,值得細細探究。
青云科技入局私有云的契機
2014年,青云科技推出了新的產品觀念。他們選擇將公有云中的某些服務單獨分割,形成獨立產品,意圖踏入私有云市場。這原本可能只是試探性的嘗試,卻未料到最終演變為核心業務。此舉徹底轉變了公司的發展方向。隨著歲月推移,私有云業務在青云科技的收入中日益凸顯。在競爭激烈的云服務市場里,這一舉措標志著青云科技開始尋求屬于自己的競爭優勢。
云市場當時正慢慢嶄露頭角,許多企業都在探索不同的策略。青云科技經過周密考慮,選擇了獨立發展的道路。他們以公共云服務為基礎,研發出能獨立交付的產品,進而進軍私有云領域,這一舉措給青云科技帶來了新的生機。
與其他云廠商的業務差異
青云科技的業務模式與優刻得、金山云大相徑庭。優刻得和金山云主要靠公有云服務賺取收益,而青云科技則在混合云領域實現了較高的收入。眾多中大型企業更傾向于混合云部署,既要定制核心業務,又想將非核心業務轉移到公有云上。青云科技正好能滿足這些需求,因此其混合云產品備受關注。
這是市場定位上的區別,也是青云科技應對市場競爭的策略。在公有云領域競爭激烈的情況下,青云科技把混合云市場作為了目標。因為各自的發展方向不同,他們在云服務領域各有側重點。
云產品業務的毛利情況
青云科技的云產品,其核心盈利點在于私有云部署服務。從2017年到2020年,該公司的云產品業務毛利率依次為40.28%、33.59%、33.02%和30.08%,這一比率超過了以公有云為主的云服務領域。這表明,青云科技在私有云部署方面毛利率較高,這一優勢對推動公司混合云業務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云產品在成本控制與價值創造上比公有云業務表現更佳。隨著行業競爭的日益激烈,這種高毛利率為公司持續成長奠定了穩固基礎。
公有云業務的困境與戰略調整
自2017年起,青云科技的公共云服務增速有所減緩。查閱其上市文件,我們發現公共云市場已接近飽和狀態。云計算領域往往需要巨額資金和較高成本,初創公司若想實現規模效應,同樣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青云科技在公共云規模效應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盡管如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像AWS、阿里云這樣的公共云巨頭仍在下調價格。
青云科技的公有云業務面臨重重壓力,一方面需要資金投入以拓展業務范圍,另一方面還要應對對手的降價舉措。在這種背景下,采取混合云策略顯得十分關鍵。
在超融合市場中的地位
2019年,青云科技在超融合市場拿下了3.4%的份額,位列第六。它和那些在全球數據中心布局的公有云服務商不同,在其招股說明書中并未提到數據中心的建設。由此可見,即便不進行大規模數據中心投資,青云科技在超融合市場也能保持穩定的地位。
青云科技與那些大規模投資的公有云企業不同,它在超融合市場表現得比較低調。盡管如此,它仍在持續穩步地發展,并且已經確立了屬于自己的一條獨特發展道路。
對未來的盈利預期
青云科技的創辦人表示,預計在未來的兩三年里,公司有望改變目前虧損的狀況。盡管公有云在公司的總收入中占比并不大,但它在公司混合云策略中扮演著關鍵角色。隨著混合云業務的持續增長,公有云的虧損有望得到緩解,甚至可能出現盈利。雖然目前公有云業務還在虧損,但鑒于青云科技對未來抱有信心,這樣的心態是可以理解的。
青云科技未大規模投資數據中心等重型資產,而是專注于拓展混合云業務,這樣逐步增強了公司的盈利水平,這一做法被認為是一條有效的發展策略。
作者:小藍
鏈接:http://www.tymcc.com.cn/content/8110.html
本站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我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