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市利用深層冷水資源建設武當云谷大數據中心,推動綠色生態轉化為數字經濟
丹江口市借助水庫深層冷水資源,打造了武當云谷大數據中心。此舉是將生態資源轉變為數字經濟的創新舉措。這既是對綠色發展的一次新探索,也可能成為其他地區參考的新發展模式,還可能在資源利用與經濟轉型方面引發廣泛討論。
武當云谷大數據中心的建設背景
丹江口市擁有獨特的資源,那就是深藏的丹江口水庫冷水資源。這資源豐富又穩定,為數據中心提供了理想的冷卻環境。在其他地區,數據中心通常依賴大量電力來維持空調制冷。但在此地,自20XX年起便開始規劃,利用本地資源打造大數據中心,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的號召,努力從傳統資源型城市轉型為數字綠色型城市。當時,眾多專家學者前來考察,普遍認為這里具有發展綠色數據中心的巨大潛力。
數據中心的建設得益于市場需求的推動。在數字時代,數據量迅猛增加,各地對數據中心的需求持續上升。丹江口市把握住了這一機遇,憑借自身條件,著手打造具有特色的大數據中心。
供水工程的關鍵亮點
丹江口大壩的供水工程非常注重技術細節。工程師們頻繁進行巡查,以保證設施的正常運作。比如,管道保溫方面,他們使用了聚氨酯發泡技術,并配以不銹鋼外殼。這樣做能夠確保從大壩獲取的冷卻水溫度維持在8℃到13℃之間。據調查,在同等規模的數據中心,若缺乏如此細致的設計,水溫的波動可能會很大,進而影響設備的穩定運行和壽命。
從經濟角度分析,這種保溫方案能有效降低熱量散失,無需過分依賴后續的加熱或制冷設施來調節水溫。以一般數據中心為例,若水溫波動,每年在調節水溫上的開銷或許高達數十萬。
數據中心現階段的建設成果
武當云谷大數據中心的1號數據中心已經啟用。該區域已顯現其關鍵作用。以1號數據中心為例,內部已建成1500個機柜,其中324個已投入使用。1-A號數據中心正在建設中。比如,1號數據中心已開始處理十堰市的政務、智能制造、城市大腦等數據,運作井然有序。
一期工程已建成一棟3200平米的數據中心,雖然并非全部竣工,但已成功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與同等規模的數據中心相比,丹江口項目的建設進度位居中上游,并且在綠色節能方面展現出獨特優勢。
節能效益的巨大優勢
武當云服務器是數據中心的重要成就之一,自2022年8月起已開始運行。其日耗電量大約為2500千瓦時。值得注意的是,它利用丹江口深層冷水作為冷卻介質,每天可節省約1500千瓦時的空調制冷耗電量。若將這一節省量換算成年,其節約的電量相當可觀,有助于企業顯著降低電費支出。
從能源使用角度分析,大多數傳統數據中心在制冷方面消耗了大量電力。然而,這里通過利用自然資源,成功實現了節能。這種做法是對能源的高效運用,與當前倡導的低碳發展理念相契合。假如全國數據中心都能采用這種高效率的節能方式,無疑將對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產生重大影響。
對當地的積極意義
丹江口市因武當云谷大數據中心項目受益匪淺,這不僅僅是因為數字設施的升級。該項目作為新一代數據中心的代表,顯著促進了當地綠色低碳的進步。依托這個數據中心,當地可以開展一系列產業鏈的布局,比如培育更多數字化人才,推動相關企業的成長,甚至讓一些傳統行業通過數據中心實現轉型和升級。
在此地,無論是居民日常還是工業建設,對環保低碳的需求持續上升。武當云谷大數據中心推出的方案,可作為可持續發展的典范,推動丹江口市乃至周邊區域對綠色經濟模式的探索。
項目的規劃與發展前景
該項目依照“統一規劃、分階段實施”的方針,規模十分龐大。將建設6座數據中心,另設一個展示中心,預計機架總數將達一萬,足以接納百家互聯網企業。項目完全建成投產后,年產值有望突破17億。
招商領域充滿設想,比如,運用數據中心排出的溫水來吸引投資建設泳池,這樣可以最大化地利用資源優勢。屆時,數據中心自身將蓬勃發展,周邊的配套設施也將吸引更多企業和人流,從而推動整個區域的繁榮。根據目前一期投資的進展,只要按計劃執行,未來的發展前景將十分寬廣。
你對這種生態與數字經濟的結合發展模式持何種看法?不妨留下你的看法、點贊或轉發。
作者:小藍
鏈接:http://www.tymcc.com.cn/content/6944.html
本站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我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