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進軍電信運營商市場:黑石物理服務器挑戰傳統托管服務
騰訊再次將目光轉向電信運營商的業務,此舉無疑引起了廣泛討論。騰訊持續拓展新領域,對其他企業的現有業務造成影響,這種做法是商業進步的必然趨勢,還是顯得過于強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騰訊對運營商的過往沖擊
微信的問世對電信企業構成了不小的挑戰。以往,短信和語音通話是運營商的主要收入來源,然而微信憑借其社交平臺的優勢,推出了語音、消息等服務,使得人們更傾向于使用微信進行溝通。以中國移動2015年的財務報告為例,其通信服務收入下降了1.3%,短信使用量更是減少了4.5%。這些數據直觀地反映出騰訊對電信運營商的傳統業務產生了直接影響。而且,這種情況并非孤例,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關鍵經營指標也受到了波及。
這種影響不容小覷,它打破了電信運營商原本穩定的經營模式,迫使它們承受轉型之痛。然而,騰訊似乎并未將運營商的困境放在心上。在語音和短信領域取得一定成就后,騰訊又有了新的動作。
騰訊新的動作:云服務方面
騰訊云官網推出了“黑石物理服務器”服務。實際上,若仔細探究,會發現這并非什么新穎的服務。它不過是將傳統的服務器托管服務換了個新名稱。這種新包裝的服務,實際上是電信運營商在話音收入減少的情況下尋求轉型的關鍵業務。對電信運營商來說,服務器托管一直是重要的收入渠道。以中國電信為例,2015年其固網增值服務的增長,就得益于其在IDC業務上的拓展。
騰訊憑借其品牌和資源上的優勢,成功吸引了滴滴出行、大眾點評等眾多重要客戶。眾多托管業務被騰訊奪得,使得運營商的轉型之路變得更加艱難。公開資料顯示,騰訊托管的物理機數量極為龐大,僅騰訊云的托管收入每年就超過3億人民幣,運營商因此遭受的收入損失難以計算。
對電信運營商影響深度
騰訊持續爭奪資源,運營商遭遇嚴重困境。每當騰訊奪得一個大客戶,運營商便失去一個關鍵的業務來源。運營商曾寄望于通過服務器托管業務實現轉型,但騰訊介入后,部分業務流程被切斷。一位電信運營商的研究者指出,騰訊云的物理機托管量已超過兩萬臺。這些數據表明,運營商失去的不僅僅是托管業務,還有相關的數據流量等額外收入。
運營商面對傳統業務下滑,付出了諸多努力,卻遭遇了騰訊等新興力量的挑戰。這無疑加大了運營商轉型的難度。若這種困境持續下去,將對運營商在通信行業的地位造成嚴重影響,對其未來發展造成極大限制。
整個IDC市場的現狀
不僅僅是電信服務商,騰訊的加入讓整個IDC行業都感受到了影響。以世紀互聯發布的財務報告為例,盡管其凈收入實現了增長,卻也出現了凈虧損。騰訊云通過低價策略或其他優勢搶占了市場份額,這恰好是騰訊慣用的市場競爭策略。這種策略讓原本穩步發展的IDC企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
IDC市場原本有自己的發展步調和客戶基礎,騰訊帶著眾多客戶和技術優勢加入,打破了原有的穩定格局。之前,不少小型的IDC企業有運營商的支持或合作關系,但騰訊的介入讓運營商自身都難以自保,導致整個IDC市場增長放緩,陷入低迷。
騰訊的商業策略探討
騰訊此舉可視為一種拓展性的商業手段。騰訊具備雄厚的資金和技術資源,一旦發現新興市場或具有潛力的業務,便會憑借自身優勢迅速介入。這樣的行為合情合理,因為企業的發展需要涉獵更廣泛的領域。騰訊涉足服務器托管領域,正是基于對互聯網發展背景下,眾多企業對服務器托管需求的洞察。
騰訊此舉對電信運營商等眾多企業造成了損失。它擾亂了新業務尚未成熟時市場的穩定。騰訊似乎并未深思是否有其他實現雙贏的策略,比如與電信運營商攜手促進服務器托管業的成長,而非單純通過競爭來爭奪市場份額。
未來發展的展望
將來,若電信服務商想在服務器托管領域保持并拓展業務,就必須革新經營策略或提高服務水準。此外,他們或許得與騰訊這類強勁對手探討合作機會。畢竟,騰訊在資源整合方面的實力也能助力運營商的成長。
騰訊持續拓展傳統運營商的業務范圍,這無疑會招致不少爭議和沖突。面對未來,騰訊需抉擇是繼續獨立發展,還是尋求構建更多商業合作。
你對騰訊持續擴大業務領域、奪取其他公司業務的行為怎么看?這做法你覺得公正嗎?如果公正,你覺得運營商該如何應對這種情況?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發表意見,同時不妨點贊和轉發這篇文章,讓更多的人加入這場有分歧的討論。
作者:小藍
鏈接:http://www.tymcc.com.cn/content/6504.html
本站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我方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