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和微軟云合作,OAM 社區邁出云端應用交付關鍵一步
在當前技術界,云原生技術正持續進步,但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亟待克服的難題。文中提及的云原生應用管理生態的碎片化以及較高的學習門檻,這些都是讓眾多從業者感到煩惱的難點。
云原生技術的現狀
云原生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基礎設施層面的標準化和抽象化。然而,這種抽象化對于從事業務研發和運維的人員而言,似乎顯得有些遙遠。在眾多項目中,對這一概念的應用缺乏清晰的界定,這正是當前的狀況。而且,業務研發和運維人員實際上并不愿意去配置那些底層的資源信息,他們更期待能夠達到更高層次的抽象。
業務研發與運維領域有著各自獨特的需求。目前,云原生技術的發展狀況并未完全滿足他們的工作需要,這給他們的操作帶來了諸多不便,同時也提升了工作的難度。
OAM項目的初始動機
OAM項目起初設立,旨在探討在云原生環境中,何為應用。這一問題的提出,既是現有技術發展中的一大空白,也是OAM項目應運而生的關鍵所在。
若此問題未能得到解決,云原生應用管理生態的碎片化現象及高學習門檻將難以得到有效緩解。這種情況嚴重制約了云原生技術在企業和項目中的高效應用。因此,迫切需要像OAM這樣的項目來推動這一領域的變革。
OAM項目的特點之一
OAM為云原生項目引入了應用定義。這一定義并非尋常,它不僅是對應用本身的描述,更是對所需運維能力的標準化開源規范。它依據API資源模型,制定了應用定義的標準化規范。
這種規范把現代應用視為由眾多組件組成的整體,而非單一概念。這一創新的理念,使得研發和運維人員在利用云原生各項功能時,能享受到更佳的使用體驗,同時也減輕了他們的心理壓力。
從基礎設施工程師的視角來看,OAM項目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云原生環境下,他們可以隨時添加更多的工作負載或運維特性。例如,他們可以引入FaaS來運行無服務器功能,亦或添加新元素來設定HPA策略的類型定義等操作。
工程師在構建和完善項目時,擁有了更多靈活運用的元素。這些元素既能夠滿足多樣化的業務需求,又能適應技術環境的持續變化。
OAM項目中的角色劃分
OAM對應用交付路徑中的角色進行了明確劃分。其中,開發、運維和基礎架構這三個角色被各自獨立。這樣的角色分離有助于聚焦不同領域,使得工作流程變得更加明確,管理上也更為簡便。
在大型項目中,明確的角色分配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交流與推卸責任。各個角色清楚自己的職責范圍,各盡其責,這極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加快了項目的進展速度。
OAM項目的成果及應用
已有成果證明OAM的實效性。阿里和微軟內部已利用OAM實現了應用管理架構的統一與標準化。例如,阿里云的EDAS服務便是基于OAM的。此外,眾多云原生應用管理平臺亦試圖借助OAM來構建自家的應用模型。
這些成果的問世,預示著OAM將擁有更加遼闊的發展空間。然而,在未來的推廣過程中,我們還將遇到哪些挑戰,這一點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大家覺得,OAM項目在未來的廣泛應用中,需要解決哪些難題,才能實現全面推廣?歡迎點贊、轉發,并在評論區分享您的看法。
作者:小藍
鏈接:http://www.tymcc.com.cn/content/3975.html
本站部分內容和圖片來源網絡,不代表本站觀點,如有侵權,可聯系我方刪除。